返回
导航

师者,一生只为放飞希望

来源:铁岭日报

  记市教师进修学院英语教研员刘海霞

  刘海霞(左三)与莲花中学教师交流 记者 杨也迅摄

  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放飞希望,乐此不疲——这就是刘海霞从教十几年来的真实写照,她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已耕耘了整整16年的时间。16年来她饱尝了育人的困难、艰辛、喜悦和幸福。对于曾经付出的心血,她感受更多的是充实和快乐,是“春泥护红花”的满足。

  “我要做一名好老师”

  1999年,刘海霞掀开自己教育事业的新篇章——当上了市实验中学的一名班主任。怀着“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做一名好老师、好班主任”的信念,她走到了学生们中间。

  16年来,她时刻陪在学生左右,伴他们成长。晚婚的她婚后只休息了一天便上班了,她说她放不下学生。怀孕期间,她仍然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承担两个毕业班的教学课。这期间,她从没请过假,坚持送走了毕业班。在中考奋战的日子里,刘海霞经常利用午休和下班后的时间耐心辅导学困生。家长看着已有7个月身孕的她还在忙碌,心痛得潸然泪下,主动送到办公室一张折叠床,让她中午能就地休息一下,而她没有用过一次。新学期开学后,她产期在即,由于她上一届的班主任工作十分出色,家长们呼声极高,学校决定继续委任她为新学年的班主任。为了不辜负学校和家长的期望,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她一直工作到生产前两天。并在休产假期间,以信件、电话等方式与学生们保持联系,

  产假未休完就返回到工作岗位。为了既能照顾学生,又能给孩子送奶,她在学校附近租高价房,又雇了保姆,她爱人在外地上班,生活上有诸多困难,但她总是自己默默地解决这些问题,从没跟学校提出过特殊要求,更没享受过学校给孩子妈妈“晚来早走”的待遇。为了不耽误学生的每一节课,刘海霞曾把患了肺炎的两岁半的女儿送到了幼儿园,听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叫声,她的心都碎了,但她没有回头,虽然自己也发高烧但她坚持到调兵山送教下乡。“其实谁都不容易,咬咬牙挺一挺就过去了。”回想起这些刘海霞平静地说。

  用爱点亮学生心中的“灯”

  2006年,刘海霞的母亲突发心梗去世,这对于从来未离开过母亲呵护的她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当时正值学校提倡给学生义务辅导,刘海霞擦干眼泪,把悲伤和思念都化成了工作的动力。在母亲去世的第一周里,她坚强地回到了学生中间,还第一个报名参加义务辅导。她对学生耐心细致地辅导,受到学生和家长一致好评。

  “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盏灯,我要用我的爱和智慧点燃它,人生漫漫,我希望我的学生永远能看到脚下的路,这是我追求的最大幸福”。刘海霞说,她忘不了帮助学生后,那感激的神情;忘不了家访后学生飞奔下楼,亲了一下她的脸,在耳边说的:“老师,我爱你!”;忘不了那么冷漠的孩子眼含热泪,深鞠的一躬;忘不了学生哭着说:“老师,您别生气,我真的知道错了”,更忘不了家长写给她厚厚的感谢信中的话:“刘老师,相由心生,您清澈的眼睛真挚的心是对我孩子的最好教育。”记得风雨中,接到留守孩子奶奶的电话,丈夫同她在风雨中挨家网吧、游戏厅找孩子,送回家。遇到班里那些家庭情况特殊的孩子,她总是格外关注,为他们剪指甲,理头发;她为那些性格特殊的孩子每晚写信,建立“阳光口袋”,和他们打球、唱歌;为不爱学习却有其他特长的孩子创造展示的机会、搭建自信的平台……从工资二百多元开始资助学生,十几年来不知花了多少钱。因为刘海霞深知,学生是她没有血缘的亲人,她是如此幸运介入到这些孩子的人生中,她要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们发展得更好。

  给学生最好的课堂

  “爱学生就要给他们最好的课堂,让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刘海霞感触地说。她潜心钻研,不断实践,终于摸索出一套十分适合学生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CLPP教学模式。经过在全省的交流,做成公开课录像循环播放,在全省得到了高度认可和广泛赞扬。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成为教研员的刘海霞也同样不负众望,她不仅自己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参与中考出题工作,同时也对基层学校教师,特别是市直学校以外的县区及农村教师给予大力帮助。她风雨无阻听课,不到两个月就听了百余节课,并做了详细记录。她认真评课,珍惜每一次与老师们互动的机会,分享经验交流感受,并因人而异地给予指导。她还亲自上示范课,给年轻教师导课,使他们的教学水平迅速提升;她走基层作报告,使众多教师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提高了英语教学技能。“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的大目标,而我能做的就是帮助提升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我希望能够通过帮助教师使更多的孩子受益。”刘海霞信心满满地说。

(编辑:佚名)
分享到:
回到顶部  
首页 资讯 社会 辽宁 文体 评论 大连 科技 民生 沈阳
电脑版 客户端

Copyright © 2014 m.fakutowne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