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导航

我市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享誉全国

来源:朝阳日报

  东北传媒网讯 (王亮 王宇 记者 杜才)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由《中国水利报》举办的“2013基层治水十大经验”评选活动于日前落下帷幕,我市“金字塔”等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因成效显著榜上有名,被评为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同时也是东北四省区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大凌河流域是辽宁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1993年,水利部、财政部将我市大凌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列为国家八片重点治理区之一。20年来,我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治理,创新治理理念和技术,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农业技术措施有机结合,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探索出小流域综合治理“金字塔”模式、梯田标准化建设模式、沟壑梯级治理开发模式、荒坡高效水平槽造林整地模式等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小流域治理模式和管理机制。20年间,有多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大奖,这些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中,累计推广面积1650万亩,大大提高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介绍,在大规模推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我市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综合治理、集中治理、连续治理和开发性治理,科学配置水土保持治理措施,有效解决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根据小流域水土流失发生发展与治理的自然规律和建设开发的经济规律,把水土保持的“四道防线”与农业的“四业生产”紧密结合,因地制宜搞开发,因害设防搞治理,经过对多个典型流域的试验研究,总结提出了“一林戴帽,二林围顶,果牧拦腰,两田穿靴,一龙座底”的小流域“金字塔”综合治理模式。20年来,该治理模式在560条小流域中推广应用。

  朝阳荒山秃岭多,土质瘠薄,气候干旱,立地条件较差。根据这一特点,我市探索出了一种工程与植物措施密切结合治理荒山的有效措施,即荒坡高效水平槽造林整地模式。这是我市独创的环山等高、保水积土、造林种草、工程与植物密切结合的治理荒坡技术。其特点一是满足了水土保持工程蓄水保土要求,二是熟土回填为造林创造了良好前提条件,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三是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该模式的建立,有效解决了干旱贫瘠的荒山绿化,提高了拦蓄标准,确保了造林成活率高、成林早,把造林种草措施与工程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水不下山、土又能集囤,一举两得。截至2013年底,高效水平槽造林整地模式实施面积达950万亩,每年可拦蓄降雨5.7亿立方米,相当于3座燕山湖水库的库容,且每年均可源源不断地提供近6亿立方米的生态用水。

  为实现以环境治理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市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把生态建设重建与资源开发、农业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搞开发型治理,研究探索出“流域生态产业治理开发模式”,即在流域水土保持产业建设总体规划基础上,科学调整土地利用和生产结构,建立大规模、商品率高的林果、畜牧、高效农业化生产基地。研究总结出了以经济林(果)为主导产业的建设模式、农果结合型建设模式、资源高效利用型建设模式、农林牧副综合发展建设模式等,使项目区人民既有长远效益可盼,又可得到近期经济利益。截至2013年末,我市已完成生态产业型果园工程55万亩,鲜果年产量达66.6万吨。

  我市为典型的低山丘陵区,境内沟壑纵横。经调查统计,全市共有大小沟壑11.2万条,沟壑面积2678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3.3%,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2.4%。针对低山丘陵区沟壑侵蚀严重,沟道治理开发严重滞后于坡面治理开发等突出问题,20年来,我市进行了沟壑梯级治理开发模式研究,运用先进技术理论,并通过一系列科学试验总结,探索低山丘陵区沟蚀发生发展规律及沟蚀类型,研究建立沟壑三维梯级治理开发模式,同时对其治理开发效益进行系统分析。该项技术成果在我市七个县(市)区推广应用了3.1万条沟壑,治理开发总面积741平方公里,占全市沟壑总面积的28%,年保水量达到8183万立方米,保土量达到1.5亿立方米,年可净增产值1.54亿元。

  据辽宁省1986至2005年先后四次卫星遥感普查结果及水土保持统计数据显示,我市水土流失面积由1986年占总面积的81.5%逐渐下降到2013年底的37%,27年间平均每年降低1.6个百分点,为全省平均治理速度的2倍。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年每平方公里3788吨下降到每年每平方公里2554吨,森林覆被率由15.2%提高到42.4%。

(编辑:郭伟)
分享到:
回到顶部  
首页 资讯 社会 辽宁 文体 评论 大连 科技 民生 沈阳
电脑版 客户端

Copyright © 2014 m.fakutowne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