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导航

妹妹找哥泪花儿流

来源:大连晚报
  鲁启福老人展示大哥的《革命军人证明书》。

  鲁启福老人展示大哥的《革命军人证明书》。

  《代安眠异乡烈士的家属扫墓 大连威海吉林丹东联手行动》后续

  文本报记者赵卓 图首席记者李传报

  近日,本报连续报道大连、威海、丹东、吉林4地联动,征集志愿者,为安眠异乡烈士的家属祭扫陵墓,报道中,《丹东日报》记者在丹东市元宝区烈士陵园找到了3名大连籍烈士,其中一名烈士名为鲁启发。昨日,鲁启发的妹妹鲁启花联系本报时激动地表示,他们已经找了大哥61年,感谢晚报举行的这次活动,让他们终于知道大哥安葬的陵园。

  61年后终于知道大哥安葬地点

  “大哥,我们以前的家已经建成了烟大轮渡,如果现在回来,你还能认出我们的家在哪吗?”几天前,76岁的鲁启花在老家给大哥上坟时,还不停地念叨着家乡这些年的变化。鲁启花老人说,大哥牺牲61年了,家人也找了61年,因为一直没有大哥的消息,只能在老家的祖坟给大哥建了空冢。

  昨日下午,鲁启花老人回忆起大哥,几度哽咽。“我不知道怎么表达我的感激之情,谢谢你们的活动。”老人说,看到报纸上登着找到4位烈士的消息时,她正好去给大哥上坟回来。“我想能不能有大哥的消息。”没想到真看到了大哥的名字,籍贯也吻合,当时就泪流满面。

  老人说,父亲去世已经10年了,生前曾亲自去丹东寻找大哥的墓,始终没消息。她也不停地拜托丹东来连和去丹东旅游的朋友打听消息,也一直没结果。

  在得知哥哥安葬的地点后,老人立刻联系了另两位哥哥,他们本打算清明节一起去丹东祭扫,但因为两位哥哥腿脚不好,所以,只能等天气转暖后,一起去看望安眠在丹东61年的大哥。

  上甘岭战役负伤治疗后牺牲

  鲁启花老人说,大哥1933年出生,比她大6岁。母亲在她8岁时去世了,父亲忙于生计,大哥就承担起了母亲的职责,照顾弟妹。1951年,大哥在旅顺中学(现旅顺54中学)读初二,因交不起学费,便到寺儿沟的一所学校学习汽车驾驶,当年,家里接到一封哥哥从丹东写来的信时才知道,哥哥和附近村子的两名同学一起参加了抗美援朝,在汽车连当兵。

  后来大哥在前线赴伤,右胳膊和右腿都断了,回后方治疗后,部队特批了几天假让大哥回家看看。“大哥在家呆了5天,离开时,一家人沿着海边一直送哥哥到车站。”大哥牺牲后,老父亲每每想起大哥,都会站在海边,看着海边那条大道。鲁启花老人说,也是在大哥回来时他们才知道,和大哥同去的两位同学,还未跨鸭绿江大桥时,就被美军的炮弹炸死了。1953年,一家人接到了大哥一名战友写来的信,说大哥在上甘岭战役再次受伤,被送到丹东治疗后牺牲。“当时,那位战友还要认父亲做干爹,但是,父亲根本不相信,直到1954年,我们接到了政府送来的烈属证,才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

  受大哥影响做一名俄语老师

  鲁启花老人回忆说,大哥特别喜欢学习俄语,回家休养期间,还让她帮忙买俄语书。“大哥说在前线没事时可以学俄语。”她也是受了大哥的影响,大学毕业后做了俄语老师。“大哥没实现的愿望,我帮他实现。”老人说。

  采访中,老人还遗憾的说,至今,家人没保留下大哥的一张照片,只留下了大哥当兵的《革命军人证明书》。昨日,记者在鲁启发的弟弟鲁启福家中看到了这份证明书,上面记载鲁启发是在1951年8月参军,在总务科工作,1952年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颁发了此证。鲁老表示,大哥写一手好字,又读过书,当兵不久后,就在部队总务科改做军事保管工作了,这也是他们后来听大哥的战友在信中说起的。“我们以大哥为荣,希望家里的后代都能铭记家中有一名烈士。”

(编辑:李乐樊)
分享到:
回到顶部  
首页 资讯 社会 辽宁 文体 评论 大连 科技 民生 沈阳
电脑版 客户端

Copyright © 2014 m.fakutowne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