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导航

宽甸曾是“四无县”

来源:鸭绿江晚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宽甸是四无县:无电灯、无公交车、无火车、无楼房。

  解放前,宽甸全县人口约22万人。流传这样一句话:吃的是猪狗食,干的牛马活。伪满时期,没出过远门的宽甸人,没见过电灯。新中国成立后,宽甸县政府搞到两台柴油发电机,解决机关照明问题。发电量有限,灯泡的亮儿像萤火虫。晚上经常开会,或写材料,点灯不亮,还得点蜡或油灯。

  煤油灯、豆油灯也不是谁都用得起的。有些贫困户买不起煤油,又没有黄豆榨油,就上山挖油松树根子,拿回来劈成小块,晚上点着照明。油松树根子虽然不用花钱,但烟太大,早上洗脸,鼻孔都是黑的。

  抗美援朝期间,战时需要,宽甸县城拉了电线,有了电灯。以后,各乡镇也陆续有了电灯。

  再说公交车。解放已经10年了,宽甸人出门办事还是靠两条腿,干部下乡,也都是步行,县政府一辆车也没有。而且都是土路,沟沟岔岔,没有桥。现在,客车通到每个村,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

  伪满时,安东(丹东)至长甸通火车,每天有一趟客货混合列车。宽甸人去凤城、安东、奉天(沈阳)都乘火车。日本投降后,苏联红军将铁轨拆了运回国,宽甸就没有火车了。

  抗美援朝开始了,运送军需和伤员需要,国家调集枕木、铁轨,工人们披星戴月地干——宽甸又有火车了。

  解放前,宽甸没有楼房。县城曾经有过“过街楼”,但不是住人的,是个钟鼓楼。不但没有楼房,砖瓦房也很少,多是草房。谁家要是建了砖瓦房,别人真是羡慕得不得了。“砖瓦房玻璃窗,屋里屋外亮堂堂。五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样的日子是宽甸人所向往的。那时政府的人说,将来大家要住楼房,有电灯电话,都觉得可望不可及,认为是个神话。

  曾经的“四无县”早就变了样,真是做梦也想不到。

(编辑:佚名)
分享到:
回到顶部  
首页 资讯 社会 辽宁 文体 评论 大连 科技 民生 沈阳
电脑版 客户端

Copyright © 2014 m.fakutowne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