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毕业去向方面,多数本科生选择继续深造。清华本科毕业生中,签三方协议就业和灵活就业所占比例,加起来仅为16.4%,最多的是在国内读研,足有54.4%,其次是留学,占到27.3%;北大本科毕业生的深造比例也不低,达到69.0%,人大本科生深造率则是60.33%,北师大本科非免费师范生相应比例为57%以上;不过,中国传媒大学本科、二学位毕业生主要以找工作为主,占到57.5%;对外经贸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相对多元,就业和在国内外深造基本各占一半。
从就业单位分布来看,就业的清华毕业生中,有43.8%的投奔国有企业,而去各级党政机关就业的仅有12%。北大本科毕业生更倾向于事业单位,而硕士毕业生则青睐国有企业,有超过两成的北大硕士选择在金融、保险等相对高收入的行业领域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的报告显示,2013届毕业生去国有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占到77.5%。其中,国有企业签约率为35.35%,在各种就业单位中居首。
毕业生为什么都选择留在北京?
1、曾经的雄心壮志终究会消失在“小城市的温床”中
有人说,在大城市里生存,全靠能力,在小城市里生存,多半靠的是关系。一份能给出同样薪资的工作,也许在大城市里你需要投递无数次简历,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够拿到offer。而在所谓的小城市里,不过是托几个人,吃几顿饭,甚至只要打几个电话就能分分钟搞定的事情。
2、“在大城市工作”成为了判断一个人有出息的唯一标准
如果说,我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曾经的“雄心壮志”不成为一纸空文,所以选择了在大城市工作,这个理由,未免太假。
还记得,刚工作一个月时,回了趟家。路上遇到接孩子放学的长辈,习惯性打声招呼,被问道:“毕业了吧,在哪里工作”时,刚回了“上海”两个字。紧接着就是一大堆的赞叹:“上海啊,真有出息。以后我们家某某也要像姐姐学习,去上海工作。”
除了沉默以对,微笑着送着对方离开,当时的我似乎什么也不能做。当时的我不敢告诉她,其实我的工资并不高,扣除了五险一金,扣除了房租之后,温饱都成问题。但似乎在这些所谓的“小城之人”眼中,能在所谓的大城市工作,就是有前途、有出息的表现。
同样,被问及孩子在哪里工作的时候,我爸妈可以很云淡风轻地告诉别人在“上海”这个大都市,而我一个发小的爸爸却要支支吾吾半天,才肯说自己的女儿在县城里哪个企业工作。
哪怕那个企业并不差,哪怕我和发小的工资几乎一样,但在旁人的眼中,两者却仿佛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