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给大家说的是一名革命女烈士——秋瑾,秋瑾为了女权主义、辛亥革命的胜利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有一句话不是说,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而秋瑾之死就重于泰山!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秋瑾为什么会被砍头?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其弟徐伟的供词中牵连秋瑾,事泄。
1907年7月10日,她已知徐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4日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来,秋瑾之所以被杀,原因就是安庆起义,更深的层面就是为了革命的胜利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安庆起义是清代末年由光复会成员发动的反对清廷的武装起义之一。
秋瑾被斩首的现场照片:
吴芝瑛(1867年~1933年,安徽桐城人,生于诗书之家)和徐自华(1873年~1935年,浙江桐乡人,出身名门)是秋瑾人生后期走得最近的两位密友。两人都对秋瑾的豪纵尚气、能言善辩印象深刻,都不约而同地提到,秋瑾的刚直爽烈,也让她容易树敌。
爱管“闲”事
吴芝瑛回忆,“女士生平好侠负气”,遇到“不达时务者”,往往当面指责,丝毫不留情面,因此不少人对她怀恨在心;徐自华也说,秋瑾口角不肯让人,遇到顽固者,甚至当面讥诮。她也劝过秋瑾:锋芒太露,恐遭人忌。
有一次,秋瑾、徐自华与吕碧城在上海同游张园。小憩喝茶时,恰逢某留学生带着一个雏妓,乘马车而至。他们在临近的茶座,恣意笑谑。秋瑾喟然叹息:“看到留学生的腐败模样了吧?我要过去劝谏他。”徐自华笑着阻拦:“这些家伙在学校待了半年,好比鸟入笼中。如今来到这花姣柳媚之地,正欲赏心悦目,关你什么事?”吕碧城也附和:“暑假归国的留学生们,大半都携妓作快意之游,你怎么干预得过来?”
秋瑾不听,起身以日语问询并交谈,留学生面露惭色,雏妓则气得怒目走下台阶,独自乘车而去。徐自华打趣秋瑾,此举大煞风景。秋瑾也笑起来:“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