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导航

旧社会母亲溺女婴是真的吗?重男轻女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
  用现在的社会价值观来衡量以前发生的事情,真的是不可思议!现在社会上不是一直流传着一句话,生女孩是招商银行,生男孩是建设银行!男孩的一套房子能愁坏多少父母,而有女孩的家庭却是完全衣食无忧!但是在旧社会中,女孩的家庭地位与现在是千差万别的!
 
  旧社会母亲溺女婴是真的吗?
 
  在湖南省韶山市乡间,存有民国初年一个“拯溺局”遗址。文物专家近日通过研究碑文和调查走访,认为这个中国早期的慈善机构,专事救济生育女孩贫困家庭、遏制溺杀女婴恶习,对研究中国慈善事业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湖南省湘潭市辖内韶山市杨林乡瓦坪村5间年久失修的青瓦泥砖破旧平房引起了文物专家的关注。这些房屋,建于上个世纪20年代中叶民国初期以前。其中一面墙壁上镶嵌一块1米多长、约半米宽的汉白玉石碑,显示这一遗址曾有特殊的社会功能。
旧社会母亲溺女婴是真的吗?重男轻女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湘潭市文物管理处副主任盛兆华介绍,文物专家经过仔细辨认已经完整录下了遗址汉白玉石碑上镌刻的《拯溺局碑記》。碑文中记录了当时令人触目惊心的溺杀女婴行为:当时一些人生下女孩后,有的因为孩子太多“厌而溺之”、有的因为生下多胎都是女孩“愤而溺之”,有的怕因为哺乳女孩影响下一胎生育男孩“急而溺之”,还有的则因为家庭贫困或者担心将来没有财力为女儿准备嫁妆“吝而溺之”。碑文指斥这种行为“绝灭生道”、破坏人类社会自然和谐发展(“干天地之和”),是人伦的悲剧(“失其本心者也”)。
 
  湘潭市和韶山市文物部门考证发现,韶山“拯溺局”为当地杨氏家族出资兴建。“拯溺局”除了房屋,还有30亩水田。“拯溺局”通过接受社会的捐助和30亩水田出租收益,为当地和周边生育女孩的家庭发放口粮。具体做法是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十二月初一对凡生育女孩的家庭,按每个女孩发四担谷子(相当于250公斤)的标准加以补助,意在缓解生育女孩经济负担,不再溺杀女婴。这一机制,曾持续多年。
旧社会母亲溺女婴是真的吗?重男轻女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韶山“拯溺局”已经被列入文物保护。一些专家认为,韶山“拯溺局”对研究中国慈善事业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所体现的男女平等、尊重生命的人文精神和善行,值得后世人们弘扬和借鉴。
 
  重男轻女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1、从历史上面讲,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中国一直是男性主导的社会,遵从男尊女卑,女性要三从四德,可以说重男轻女是男尊女卑的反应。
 
  2、从中国的宗族观念上讲,与父亲这一脉的关系为血统关系,与母亲这一脉的关系为血缘关系,与妻子这一脉的关系为姻亲关系,从亲近重要程度上讲是血统大于血缘,血缘大于姻亲的。
旧社会母亲溺女婴是真的吗?重男轻女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从家族观念上讲,分为内亲外戚,同姓的为本家,例如叔叔的孩子是内亲,舅舅家的孩子是外戚。内亲的亲近关系是大于外戚的。何谓“外”,因姓氏不同才见外,外公外婆外甥的外字就是这么来的。有些独生女家庭会有招上门女婿的打算,俗称“倒插门”。要招上门女婿的父母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姓氏得以延续,免得自己成为家族的罪人。除此之外,“寻根”的观念深入人心。
 
  4、从生物学角度上讲,人类有23对共46条染色体,其中一对为特殊的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除了Y染色体以外的其它45条染色体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通过减数分裂、受精变为合子重组后都会难以追踪,只有Y染色体可以确定是爷爷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这样一脉相承的遗传下去,也就是说只有Y染色体是和姓氏一样可以追踪的,从祖宗到子孙都一样(除了几率很低的变异外)。有历史学家在考证成吉思汗的后代的时候就是靠Y染色体的鉴定。然而女儿的性染色体不可追踪,一条X肯定来自母亲,另外一条X来自父亲,而来自父亲的这条X有肯定来自奶奶,这样女孩的的两条性染色体一条来自于母亲家族一条来自于奶奶家族,都和爷爷这个家族无关了,其他染色体和这个规律一样。因此有些生物学者会开玩笑说我们的老祖宗认为儿子是传后人是很有前瞻性的。
 
  5、从风俗上讲,重男轻女的现象更为普遍。陕甘宁地区的一些农村有这样的顺口溜,“窗子不是门,女子不是人”,什么意思呢?就是女儿不算自家的人,不会计算在排行之内。
旧社会母亲溺女婴是真的吗?重男轻女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6、从养老上面讲,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居家养老模式,养儿防老的观念一直没有变过。南方有这样的说法“炉灰筑不了墙,女儿养不了娘”,就是说赡养老人是儿子的事情,跟女儿没有关系,嫁出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个也成为了一些不孝女儿推卸责任的借口。当然现在女儿不仅有平等继承遗产的权利,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由于女儿照顾老人方面更加细致,有些地方也称女儿为“父母的贴身小棉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分享到:
回到顶部  
首页 资讯 社会 辽宁 文体 评论 大连 科技 民生 沈阳
电脑版 客户端

Copyright © 2014 m.fakutowne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