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洞现在在很多地区还有一些遗留,或许在山上,或许在山脚下,或许在你家小区楼下,都可能都防空洞的存在!现在的人可能对于防空洞没有概念,但是当时经历过那个战争年代的人,都知道防空洞的作用和当时热潮!今天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那些貌似已经离我们远去的防空洞!
全民大挖防空洞是哪年?
1969年9月,为加强战备,准备打仗,贯彻中共中央“八二八”命令(即紧急战备动员令)和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全国开展了群众性挖防空洞、防空壕的热潮。
[深挖洞 广积粮]
不少中年人都有挖防空洞的经历。当年尚在石岐二中(今杨仙逸中学)读书的吴红星大姐如今回忆起那段经历,仍觉得十分有趣,一点也没有要打仗的紧张感。
课室后面就是一山坡,是石岐城区内挖防空洞难得的好地方。学校每周的劳动课就用来挖防空洞,后来体育课也用上了。男同学大多负责用锄头挖,女同学就负责用竹筐运泥。时间长了,手磨出了血泡,老师就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英雄事迹鼓励大家:解放军死都不怕,我们还怕什么!
后来各班级还展开竞赛,看谁挖得快,连下课休息的时间也跑去挖防空洞。一些同学还将锄头把锯短,以适合在防空洞内使用。为了超过别的班级,晚上同学们还偷偷地跑回学校,像当年的电影《地道战》那样,点上油灯、蜡烛,不停地挖。
最兴奋的是终于打通了两个班级对挖的防空洞,可以扒过洞口到达另一边,大家拥抱在一起,情形与电影上的一样,十分高兴。
防空洞挖好后,学校还搞过几次演习,当空袭的警报响起,大家赶快跑入防空洞,还要计时,练习了几次后,大家跑进防空洞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当年咀香园饼厂的老工人还告诉我们,当时无绿豆生产杏仁饼,工厂就用高产的蚕豆等其他杂豆生产“备战饼”,用炒米粉生产炒米饼。防空演习时,大家就在防空洞里用白开水餸“备战饼”。当然,“备战饼” 又糠又硬,远不如现在的杏仁饼,故有人称其为“硼牙饼”。
[家庭备战]
当年的防空备战,中山各公社、镇村各施奇谋,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建筑各种不同的防空工事,如水网沙田地区以果桑农田为基地,构筑简单的掩体、猫耳洞和复式防空壕;一些地下水位高,无法下挖的地方,就教育群众,空袭时可走入蔗林蕉林,这样敌人的飞机就看不见了。
民田地区以山丘为基地构筑家庭式山洞,或联合多户的贯穿防空洞。石岐的居民既无地可挖也不近山,于是就在家中用砖块、水泥在房角、墙边砌起一个砖墙掩体,在上面盖上一块厚木板,认为人躲在里面,就算敌人把房子炸塌也伤不着人。
居委会还要求各户配备水缸,并发给各户一包明矾,必要时用来洁净污水供饮用,还要求各户把一些日常必需的衣物,做好打包,以便随时拿起进入防空洞。
中山县群众性的人民防空工作是从1969年9月22日始,至1972年底止。全县先后掀起构筑人民防空工事的三次热潮。第一次热潮是以构筑简单的防空壕、掩体、猫耳洞为主;第二次热潮以屋内挖洞逐步延伸到野外山林挖洞为主;第三次热潮是以构筑山洞、坑道,逐步发展到可以防原子、辐射、激光的防空地道为主。
各公社的人民防空办公室组织“人防工事”专业队伍,日夜轮班,构筑起牢固的“三合土”坑道,使中山县基本上达到每人有掩体,每户有山洞(坑),每个生产队有坑道(战壕),每个公社有指挥所,成为一个能防、能打、能藏、能住、能生产的防空体系基地。
城区基本上建成了人口能疏散、重点工厂能搬迁、居民能生活、工人能生产的人民防空基地。
[地下的繁华]
四十年过去了,虽然世界各地仍时有小规模的战争冲突,但大环境是趋于和平。昔日为防避常规战争而设的防空洞(其实更多的是为形式而设并不实用),已远离人们的视线。除了在当今城市开发建设时,偶尔在建筑工地还可见到一两个被推倒挖开的洞穴外,再也无人建什么防空洞了。而且,现代战争,也不再是普通的防空洞所能防了。
在广州、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当年的大型人防工程,不少成了地铁的遂道或繁华的地下商场。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