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是如何鉴定死亡时间的?
尸体温度、尸斑、角膜浑浊程度、尸僵、胃内容物分解情况等判断短期死亡事件;死亡时间较长者就要通过尸体腐败分解程度判断。
同时要结合尸体所处环境、温度、湿度尸体情况综合判断。
早期死后变化对于死亡时间的推断,一般是24小时以内。
1.超生反应
生物体死后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比如青蛙死后刺激腿会跳动就是超生反应,各个器官超生反应的具体表现和时间也大相径庭。
死后4小时以内,阿托品或伊色林注入后会有散瞳或缩瞳反应。
死后2小时以内,一般所有的骨骼肌被刺激后会收缩。
死后30小时以内,精囊内的精细胞仍有活动能力。
2.肌肉松弛
肌肉松弛是最早出现的死后反应,一般尸僵出现后(死后1~2小时)自行消失。
3.皮革样化
皮肤较薄的区域水分迅速蒸发,干燥变硬而呈蜡黄色。
时间短,颜色较浅。时间长,颜色越深。空气干燥程度和温度对皮革样化也有影响。
4.角膜混浊
这是比较常用的。
死后5~6小时,角膜上出现白色小点,10~12小时发展成云片状,轻度混浊。
死后15~24小时,呈云雾状、半透明,中度混浊。
48小时以后,不能透视,高度混浊。
5.尸冷
这是推断死亡事件的重要依据,人体死后,新陈代谢停止、不再产生热量,尸温逐渐下降至环境温度。
直肠温度能较好地反应尸体内部温度,一般是将温度计插入肛门15厘米。
中等身材的成人尸体,在16℃~18℃室温时,死后10小时内,平均每小时尸温下降1℃,此后下降速度减慢,平均每小时下降0.5℃。
6.尸斑
血液受重力作用坠积于低下部位未受压迫的血管内,在体表显现出颜色。
根据时间发展尸斑可分为:
沉降期,死后12小时以内:手指按压会暂时褪色,移开后又重新出现,切开皮肤有血液流出。
扩散期,死后12~24小时:血管周围的组织液渗入血管中,尸斑颜色加深范围扩大,手指按压稍退色,改变尸体位置原有的尸斑不会消失,新的低下部位也不会产生尸斑,切开皮肤血滴缓慢流出。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