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固然宠爱戚夫人,但出于现实等种种因素考虑,最终并未依戚夫人所愿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古代妇女对于命运走向不能自主把握,只能依附男性从而不可避免地卷入宫廷斗争中。
吕后为什么只恨戚夫人?
历史上,火热的后宫斗争屡见不鲜,但是,象汉宫皇后吕雉那样,用极其令人发指的凶狠手段残害宫闱对手戚夫人,在史书中是极其少见的。
吕后为什么对戚夫人那么恨之入骨呢?主要的原因有四:
刘邦还是当汉王的时候,有一次被项羽的楚军追杀得狼狈而逃,几天吃不上饭。人困马乏之中,刘邦在一个山坳的小村落里,敲开一户人家的柴门讨饭吃。这家人姓戚,当老主人晓得他便是汉王,不仅热情招待,当晚就把天姿国色般的女儿嫁给刘邦做妾,这便是戚夫人。 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宫内三宫六院,佳丽三千。然而戚夫人相貌妖娆,风情妩媚,刘邦对其最为宠爱。面对美女如云的后宫嫔妃们,作为原配夫人的吕后自惭形秽,难免不吃醋。所以吕后心胸狭窄,嫉妒心强,也是有原因的。眼见着这些妖姬,蝴蝶般在后宫飘来飘去,谁最受宠,谁最献媚,她就最恨谁。戚夫人自然也就成了她的眼中钉。有一次,汉帝摆宴,歌舞升平。吕后携众夫人按序给刘邦敬酒。大家都是倒满酒敬刘邦,刘邦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尔后刘邦再回敬夫人,夫人也是接过酒杯再饮。可是,唯有戚夫人与众不同,她与刘邦勾肩搭背,纤纤玉手捏着酒杯由她慢慢地喂入刘邦嘴里,然后刘邦也同样直接把酒回倒进戚夫人嘴里,淫声浪语,极尽谄媚。把个吕后气得七窍生烟,连声嘟囔,这哪象个夫人?倒像个酒馆里的“粉头”。汉帝刘邦生性好动,而戚夫人不仅漂亮且能歌善舞,所以,刘邦住戚宫的时候比较多,有时在洛阳一住半年也都是带着戚夫人同住。这样的结果,造成吕后常常沾不上汉帝的边,吕后能不恨戚夫人吗?这是原因之一。
后宫之斗,主要是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皇后也好,嫔妃也好,都是母以子贵。自己生的儿子做了太子立了储,今后才会在后宫掌管权力,独霸天下。太子刘盈是吕后的亲儿子,吕后在后宫稳如泰山,但是吕后早有戒心。她知道戚夫人有夺嫡之意,并不只一次向刘邦絮叨,要废掉太子盈,立自己的儿子如意为太子。戚夫人也知道吕后与她素有积怨,如不夺权,汉帝一死,自己必定难逃厄运。一来二去,由于刘邦喜欢戚夫人,爱母及子,也动了废立的心思,但是几次提及此事,均被大臣们所阻拦,未能如愿。一次,刘邦在去往山东时突然箭疮发作。回宫以后,戚夫人日夜伺候,见刘邦一天不如一天,更加担心其母子未来的命运。戚夫人哭哭啼啼,请求废立太子。过了几天,汉帝召太子盈到戚夫人宫中来伺宴。太子盈进来的时候,后面跟着四位器宇轩昂的白发长者,礼毕之后,太子盈向刘邦奏道,“此即商山四皓,是皇后聘请来辅佐皇儿的”。这使刘邦大吃一惊,心想:这四人德高望重,被天下人所敬仰,当年我多次恭请他们来辅佐我都未能如愿,可见太子已经羽翼丰满了。从此,刘邦不再提起废立之事。围绕废立太子,吕后和戚夫人多次暗中使劲,最终戚夫人是失败者。经历过这些生死搏斗,吕后怎么能不更加憎恨戚夫人呢?这是原因之二。
汉帝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无暇照顾家小,便委托一位叫审食其的朋友,当了他们家的管家。此人面庞俊俏,性格温柔,很会讨好女人。偏偏吕后又是一个水性杨花之人,几经周折,俩人就勾搭成奸,如胶似漆,情同伉俪,说白了审食其就是吕后的“姘夫”。只要刘邦不在眼前,他们基本是明铺暗盖,宫里人哪敢多嘴,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有一件事,就是楚汉相争最激烈的时候,吕后连同刘邦的老爹曾经被项羽抓了去。为了保命,吕后在项羽面前,浓妆艳抹,拜倒在项羽座前,自报姓氏,山呼大王。此事,传来传去,吕后是否失身于项羽,难求其证。关键是,吕后的这些事,戚夫人都知道,成了攥在手心里的把柄,这当然是吕后的一块心病。若戚夫人在刘邦面前吹枕头风,吕后必会凶多吉少。吕后恨不得戚夫人哪一天嘎嘣死了才放下心来。这就是吕后恨戚夫人的第三个原因。
吕后有个亲妹妹,叫吕媭,吕媭的丈夫就是一齐帮刘邦打天下的大将军,被封为舞阳侯的樊哙。无独有偶,吕后的妹妹和吕后一样,风流放荡,在家里也有一个“姘夫”,是她的家臣叫商冲。商冲这小子,睡着樊哙的老婆却恨樊哙,而且恨得要命。他想整死樊哙,可自己没有那个能力,于是他想起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戚夫人。樊哙是吕家的女婿,属于吕氏一帮的,当然就是戚夫人的死对头。于是,商冲千方百计买通了戚夫人的一个贴身奴仆。这个奴仆得了好处,下了狠招,跑到戚夫人那里故作慌张打报告。他对戚夫人说:“不得了啦,我听到一个坏消息,舞阳侯樊哙与吕后密谋,待万岁归天之后,要将夫人和赵王(戚夫人儿子如意已封为赵王)一个不留全杀掉!”戚夫人一听犹如五雷轰顶,泪如雨奔,连忙向刘邦哭诉。这时的刘邦正病得难受,立刻下密旨:将樊哙斩首!可是,樊哙并不在京城,而在外地。可叹刘邦没能看见樊哙的头,他自己先一命呜呼升了天。派去杀樊哙的人在半路里得知刘邦已亡,便留了个心眼,没有执行这道密旨,事后在吕后那里得了一功。事后,吕后认定,刘邦杀樊哙,主谋必是戚夫人! 所以,吕氏姐妹对戚夫人又是一大恨。此为原因之四。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