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zuo no dead这句话你一定听说过,用这句话来形容下面的这个例子再合适不过了!小小年纪就吸毒,吸完毒还发微博炫耀,这是什么光荣的事情吗?觉得自己吸毒很diao吗?
10月1日晚,有网友向江西新余公安官方微博举报,称一位微博注册名为“王玲Ricky”的用户,公开发布吸食毒品的图片微博,并配上文字称,“嗨死一个是一个。”
17岁女孩晒聚众吸毒照片:
从图片中看到,几个女人正在用吸管吸食盘子上疑似毒品的东西,桌上布满了疑似吸毒用的吸管。随后,新余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奉劝一下当事人及其朋友,据了解已经有网友提供了一些线索。
昨日,据新余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消息,10月4日,警方对王某(女,17岁,无业)依法传唤。王某称,今年4月29日,她在新余仰天西大道毓秀山华商汇娱乐会所与朋友共同吸食K粉,于当日凌晨通过微博将吸食照片在网上发布。涉事会所已于8月26日依法进行查处,责令停业整顿6个月。
目前,新余警方对王某所吸毒品来源及同吸人员等情况正做调查。
网上晒吸毒很愚蠢,但还真不是个例
众所周知,在我国通常的吸毒行为不会入罪,但毫无疑问是违法行为。若被警察知道你在吸毒,并且找得到你,至少是要拘留的。因此,在网上晒吸毒的照片,按理说还是比较少见的现象。但在网络上搜索的话,就会发现,这种情况还真不是个例。
如,2013年广东佛山某本地论坛就有网友发了一则关于学生网上晒吸毒照片的帖子,引发各方强烈关注。帖子中可以看到四位女生的照片,以及疑似吸食的毒品,后央视调查证实这几位女孩确实在娱乐场所吸食K粉。同样在2013年,两位南宁女孩在微博上晒吸食K粉的照片,并称“两个人在家嗨K嗨大了”。
除此以外,在贴吧等BBS、社交网络个人主页上,声称自己正在吸毒或晒出相关照片的情形,结果被警方掌握线索查获的,还有相当不少的例子。
冒着风险晒毒是因为“嗨”,而聚众吸毒让他们更“嗨”
为什么这些吸毒者要把自己吸毒的行为晒出来呢?这当然是一种失去理智的表现,说明他们自己不断强调的“嗨”并非虚言。一位吸食K粉等新型毒品的女孩曾如此描述这种感觉,“嗨大了以后,就上了另外一个空间,那个世界好像比我们这个世界美好得不得了,漂亮得不得了。也许是现在的人太假了,在这种境界中,感觉人比平时亲切……感觉人在飞,飘,感觉人在开航空母舰,什么都有,有的时候还有鬼影,都是一些幻觉,很神奇。我有一次嗨大了,我感觉我死了,我感觉自己到阴间了,我已经死了…”,在这种病态的“嗨大了”的情况下,为了炫耀,为了告诉世人自己感觉有多么“嗨”,在公共空间晒毒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网上晒吸毒,都是在“聚众吸毒”的情况下发生的。这是一种群体心理现象,一位吸毒者称,“大家一起嗨比较有气氛。只是觉得很高兴,反正是我们自己在玩,又不影响别人,我们差不多都是这个想法。”在吸毒者这样高度同质性的群体里,就产生了这样高度同质性的意识,在群体氛围中,使群体成员情绪化而丧失理智,成员不按正常逻辑来辨别是非,而是基于群体中共有的行为标准,这样就导致了所谓的“集体无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容易变“嗨”,更容易出现网上晒吸毒这种“愚行”。这实际上说明,“聚众吸毒”加剧了个人吸毒行为的不理智,对个人的危害也变得更大。
刑法打击“聚众淫乱”、“聚众赌博”,但并没有“聚众吸毒”的罪名
“黄赌毒”三者并称,这是众人皆知的。但少有人知道的是,刑法中有“聚众淫乱”、“聚众赌博”的罪名,包括有相近的“组织卖淫罪”、“开设赌场罪”,并苛以重刑;但却没有“聚众吸毒”这个罪名,即涉毒的组织行为尚无刑法规制。另外,网络涉黄、网络涉赌均已经出台相关司法解释,而与之相类的网络涉毒也没有出台司法解释。
这一现象与毒品类型的发展有关,传统毒品如鸦片、海洛因等,吸食过程相对繁琐,因此还是以个人吸食为主,当初立法的时候就并没有考虑“聚众吸毒”这一现象。
但“聚众吸毒”的情形如今已经相当泛滥
然而,冰毒、K粉、摇头丸等新型毒品,吸食方式简单、携带方便,起效快,结合“一起嗨”的心理动因,聚会吸食新型毒品很快就发展起来。据某沿海城市中心城区禁毒部门提供的信息,2007 年到 2009 年 8 月份,仅该区公安机关就在辖区娱乐场所和宾馆先后查获吸毒人员 1952 人,其中被查获三人以上群体性吸毒案件共 231 件,涉及吸毒人员 1211 人,占查获总人数 62%,查获吸毒人员最多的一次达 22 人。在上述营业场所内查获的 1952 名吸毒人员中,吸食“K 粉”最多,共 1031人,占52.82%;吸食“冰毒”796 人,占 40.78%,此外还有 13 人吸食、服用可卡因、“摇头丸”、“麻古”、“神仙水”等新型毒品,吸食各类新型毒品的比例高达 94 .26%,而吸食海洛因为 112人,仅占 5.74%。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