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来头编造。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造假者利用一切空子实现其发财梦。2007年3月15日,以“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司、北京世纪新邮文化交流中心”为名的“中华脊梁——共和国杰出人物专题邮票工程”准备启动,而在此前的2006年12月,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司的名称在改制中已不存在。
找邮托托市。仔细查阅此类邮品广告,发现都会有市民争相购买某某邮品的宏大场面图片,并配有购买者绘声绘色的现场感言,真真切切,十分动听。安定司长拿着其中的一份广告说,如此珍邮,如果真有他们宣传的那么大的升值潜力,存量又如此之少,他们自己早就留下了,还能卖给消费者吗?
除上述手法外,这些制假者还从不留下真名、真姓、真地址。尽管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都有集邮市场,但制假者一般不敢在这些正规场合销售,一是这里真正懂行的人多,怕被识破其假象。二是在固定的摊位销售,有问题消费者早晚要找回来。因此,他们往往通过上门送货的形式销售。
带着尴尬去监督
行业部门要自律
谈起邮品市场监管的难题,安定司长告诉记者,1998年之后国家邮政部门根据集邮市场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曾于2001年出台了集邮市场管理办法,2003年在清理行业行政许可制度时,把制作集邮品的行政许可审批制度取消了。这给市场监管工作带来了复杂性,增加了执法工作的难度。因此,在体制上应尽快理顺监督管理的问题。
面对目前集邮市场上存在的各种不法行为,安定司长表示要坚决依法查处。同时他呼吁,要从源头堵住虚假、变造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邮品流入市场,邮品制作涉及到的相关单位和部门,必须从严把关;工商、邮政、集邮联合会、集邮公司、邮品鉴定中心、邮界名流慎用自己的章子、牌子、帽子、名字;媒体广告要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好文字关、语言关;刚入邮市不久的集邮爱好者、投资者,要理性分析,辨别真伪,不要轻信天上掉下来好事,不要出巨资购买你不熟悉、拿不准的邮品,不要到正规邮市之外的地方购买邮品。
都是什么样的人喜欢集邮?
现在年轻人走上集邮这条路大概有三种方式吧。一是家庭的传承,二是同辈的影响,三是集邮活动的带动。
家庭传承恐怕是引导年轻人走向集邮这条路的最主要方式,我就是这样。我老妈有买年册的习惯,我小时候有一次翻东西看到老妈买的年册,那时候也不知道什么是邮票,只是觉得花花绿绿的很好看,老妈看到后就给我讲里面的故事,原来一张花纸片里有这么多学问,从此我就走上了集邮的不归路(ง •̀_•́)ง(大雾)。(话说,邮票这种外表好看又内涵丰富的东西,真的很适合幼教啊)
其次就是想邮展这种集邮活动啊,我第一次看邮展的时候,真的觉得那些编者真是脑洞大开啊(⊙o⊙),原来历史可以这样讲,邮票加文字叙述很容易吸引我们这些"无知少年"。也是啊,从每张邮票中学到的东西,也把我们脱离了无知的阶段。
再者就是同辈的影响,也就是跟风啦= ̄ω ̄=
这个可能比较少了,毕竟一起打网游的比较多, 这也受限于集邮活动本身的性质啦╮(╯▽╰)╭
网游毕竟比较刺激,团队合作要求高,比较容易带动一批人。集邮本事就是一种比较安静的活动啦,甚至在外界看来有些高大上(我同学原话),这也会阻挡一批人的脚步。
不过呢,我当年可是成功把一批小伙伴带上集邮的路的\^O^/。那是在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我带着炫耀的目的,把邮册带去学校。果不其然一堆小伙伴上了钩,纷纷觉得邮票好漂亮,好神奇,加入了集邮的大军。后来几周我和班里的十几个小伙伴一下课就去邮局搜刮邮票,还在班上搞了邮票交换会(当时用好多人把父母的收藏拿出来,我用零几年的邮票换到了很多JT票 o(≧v≦)o)最后还惊动了班主任,叫我们专心读书。然后就没有然后........
好多年过去了,突然好怀念啊,当年一起集邮的小伙伴你们现在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