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是整个社会城镇化进步的产物,这些农民工往往来自异地他乡,在城市里面为了自己的梦想拼搏、打工,记者就农民工问题进行了一些实地的调查和专访,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吧!来看看在我们城市角落里面农民工的真实生活!
农民工和女记者在工棚的真实生活调查:
7月的蓉城,笼罩在高温之下,火辣辣的太阳炙烤大地,发烫的地表让人难以忍受。在建筑工地,高温高热的环境如一个火炉。2006年7月17日下午4时许,德阳中江仓山镇人陈德辉在烈日下,因中暑昏倒在东光火柴厂后的拆迁工地,12小时后高热中暑的他因多个器官损坏,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昨日,一场久违的大雨洗刷蓉城,已经难耐高温酷暑的人们尽情享受着雨天的惬意。然而一周以来,蓉城的地表温度高达40℃-50℃,一场雨以后,等待人们的依然是酷热。我市有近百万农民工活跃在建筑工地上,他们在这个酷暑中的生存现状究竟如何?他们需要些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本报两组记者穿梭在成都市各建筑工地,走进他们的生活,与他们一同感受烈日下的酸甜苦辣。
A篇 他们的住处工棚温度40℃
7月26日,营门口路某工地,农民工们住在用铝皮和几根铁架靠着大树搭建起的一排简易工棚里。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工棚被分成住宿、做饭两个区位,住宿区里摆放着5架高低床,中间只留有一条仅能过人的窄道。被烤热的铝皮带来的巨大热浪,像一根根钢针穿透皮肤。附近的居民称,这里的工人住宿条件确实差,没有风扇,有的地方连电都不通,由于天气太热,无法忍受的工人只好选择晚上睡在街沿上。
记者问住在工棚的一位姓陈的师傅:这样的环境能受得了吗?陈师傅笑笑说,习惯就好了,晚上热,睡不着就跑到外边(指大树下)“喂蚊子”。没有厕所,小便就四处找地方,如果是大便的话,那就要到几百米外的加油站去解决了。至于洗澡,那就更简单了,穿个裤衩,站在工棚外用凉水冲一下就行了。
中午12时,记者在简易铝棚里,汗水直淌,几分钟的时间,全身衣服被汗水湿透,手指触到铝棚,发烫的铝棚令人躲之不及,连钢架床也是热乎乎的。拿出温度计一量:40℃。坐在下铺,除了一张席子以外,就是一块硬板铺在下面,躺在上面能明显感觉到床的横杠。
工地和生活区紧挨在一起。一幢两层简易楼房,是工地各个班组的工人居住地。刚到下午2时,大部分的住所已经空无一人。在一间屋子里,两个农民工睡在下铺,虽然汗水直流,但他们仍睡得香甜。记者刚一进屋,一股热浪便迎面扑来,这间屋子摆了6架高低床,住12个工人,私接的电线插头从房间这头拉到那头,除了过道,没有别的落脚地方。
记者问正在休息的钢模组的赖师傅:住起来感觉怎样?赖师傅说,冬冷夏热,12个人挤一个房间,不过出门在外也不讲究这些,有个睡觉的地方就行了。记者在床上躺了一下,睡在床上就等于睡在火炉上。怪不得连这些适应能力相当强的工人,也很难在这样的床上睡上一个安稳觉。
B篇 他们的工作发烫钢筋将手烫出泡
在营门口工地,机器轰鸣,太阳烤得大地如一个火球,水泥灰尘四处飞扬,劳作着的农民工们全身被汗水湿透,汗水和灰尘的“结合”使好多农民工成了“大花脸”。工作仅几分钟时间,工人身上带的擦汗帕就能拧出水来。
满身长满“疙瘩”的李师傅说,由于蚊子叮咬,他身上已没有一块好肉,他笑呵呵地对记者说:“你看我脸上没汗了,太阳已经把我身上的水分吸干了。”李师傅说,实在闷热得发慌,就喝几大口茶水,这样心里就好受些,如果没开水,就只能喝自来水了。
27日下午2时30分许,在“西城映画”工地,密密麻麻的钢筋铺成一张张“地网”,反射出来的太阳光让人不敢直视。炽热的阳光烤在工人的背上,汗水顺着工人戴的安全帽流了下来。记者也试着戴上安全帽,头顶马上开始发热,硬硬的塑胶硌得头皮发疼,不一会儿汗水就顺着帽带流了下来。
工地现场,一群木工正在装模,水电工也在放置预埋管道,木工刘师傅正在使劲地钉木板,挥汗如雨。一位电焊师傅正在切割钢筋,帆布手套磨出了一个个洞。当他拖钢筋时,他又加了一个手套:钢筋工最受不了,天气热,钢筋被晒得有50℃-60℃,手根本不敢直接接触,只好多加双手套保护,每天手套要换好几双。
真有这么厉害?记者用手碰了一下钢筋,手指被烫出一个小泡。
记者调查到,还是有部分工地在高温下采取了防暑措施。7月26日下午,记者在位于青羊大道的“成都三建文化宫新建工地”看到,一个大的蓄水池源源不断地向工地输送着工业用水用于降温,各种警示标语或立在醒目的位置或写在墙上,一幢简易住宿楼搭建在工地的旁边,工地内设有小卖部和医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