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们,不用谢。
反正都知道要送礼物,讲到最清楚有什么不好呢?
在筹备礼物的过程中,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想让对方感觉自己很“有心”。所以他们会避开收礼人明确表示过需要的东西,另辟蹊径找到一个出场必须惊艳的更高难度的礼物。
根据朴睿的调查,在送礼的时候,过半数的受访者会先问问父母想要什么,但在给伴侣选购礼品时,就更想给对方一个惊喜。
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在这样“浪漫”心态下送出来的礼物很可能是把喜留给自己,把惊送给他人——自以为超级用心肯定能博得对方好感,实际上对面这位朋友正在暗暗担忧手上这玩意儿到底该放哪?有什么时机可以用?转送给谁合适?……
2011年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作为收礼的一方,人们其实更愿意收到他们说过自己想要的物品,而那些完全不在他们“心愿单”里的、在送礼人臆想中非常“用心”的礼物并不能让收礼人有多开心。
这个研究还指出,相比于列清单让朋友们挑选送给自己的礼物,直接表露自己想要某一件特定的礼物,更容易打消朋友们自作主张的想法。比如,你列了一张礼物清单,朋友会觉得,挑一个清单外的“冷门”礼物你会更喜欢。但如果你直截了当地说“我好想要这个XXX,对,就这个”,你的朋友就会觉得去买这个XXX比自己另外花心思挑的礼物效果更好,而事实也的确如此。
礼物中的“用心良苦”到底重要不重要?
说了这么多,感觉在送礼这件事上,越用力反而越不容易达到好效果——一件礼物的“用心”程度可能对送礼人才是最重要的,他们通过挑礼物的“用心”行动更坚定地感受到自己和朋友的亲密关系,但这种“用心”在收礼人那里可能感受并不强烈。
有心理学研究还指出,甚至连礼物的包装都不必过于精美,因为这会提高收礼人对这件礼物的期望,所以也会增加他们打开包装后看到礼物感到失望的几率。
实际上,有时候人们确实在一些细枝末节上表现出不必要的纠结。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在同时为多位朋友挑选礼物时,倾向于给每一个朋友挑选的礼物都不相同,即便这几个朋友可能都互相不认识。人们在自发意识里想给每一个朋友找到独一无二的礼物,似乎这样能让他们在送礼过程中获得很大的满足,即便某几个朋友可能因此收到并不适合他们的礼物。
△当然有些情况是需要另算的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