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如今孩子了解自然知识越来越多,但接触自然越来越少,可能会导致“自然缺失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治疗专家傅春胜表示,家长应让孩子多与自然亲近,否则“自然缺失症”会让孩子与环境割裂,出现各种问题。
专家介绍,“自然缺失症”是指青少年到户外、空旷的乡间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与自然接触的时间越来越短,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造成“自然缺失症”的首要原因,是由于现在很多父母工作压力大,忙于工作,无暇陪孩子到户外活动,再加上担心孩子在与自然环境的接触中出现危险,很少让孩子外出体验大自然。其次,孩子们被英语、钢琴、舞蹈等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占用了大量休息时间。每天紧张的学习,让孩子没有时间去关注身边的大自然,更不会发现大自然中的微妙变化。最后,电脑、手机的迅速普及,很多孩子都被这些电子产品吸引,越来越不愿意外出活动。
专家建议,家长要重新树立热爱自然的榜样。如果家长本身就很“宅”,孩子也会变得很“宅”。家长应和孩子一起培养热爱自然的好习惯,把对自然的好奇、探索、赞叹与孩子一起分享。生活越贴近自然的孩子,在面临生活中的压力时会产生越少的心理负担。孩子接触自然环境越多,就越少会出现多动、焦虑或消沉等行为。
专家提醒,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家长可以选择一个适合的自然环境路线,让孩子体验大自然的感受。在固定的日子里,比如每个周末,或者每月的某一天,带孩子去公园,或者城市周边的田野、林地、河滩、保护区游玩。和孩子一起在自然中用心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观察各种小昆虫、小草,同时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认识自然,激发出他们足够的想象力。家长还应把孩子看电视和电脑娱乐控制在一定时间内,鼓励他们制定自己的计划,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