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导航

东北再振兴 沈北已出发

来源:法库传媒网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东北振兴的批示中指出:“辽宁当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东北地区其他省也存在。这些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体制机制问题,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还要靠深化改革。”

  李克强总理强调,从现阶段各方面条件看,着力打造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西部沿长江区域、西南中南腹地三大新的经济支撑带是必然选择。

  由远及近,清晰在望。起步于2003年的“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已步入第二个十年,辽宁必须通过转型升级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闯出一条富有老工业基地特色的质量型、内涵式发展道路。

  拿什么来转型升级?靠什么来步入发展“关键期”?怎样在已有成就基础上开创崭新局面?政府在产业合作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如何通过不断前进的创新周期,来适应今天的时代变革……带着一连串的问题,本报记者走遍了辽宁各市、县(区),从无数个转型升级的鲜活事例中,我们为读者选取了沈阳市沈北新区作为样板。

  为什么是沈北新区?与其他地方相比,沈北新区有何特殊之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尺高台起于累土。在沈北,转型升级从来不是“打补丁”,而是道、术、势并行,深挖核心竞争力。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沈北新区是个有精神、有灵魂的样板: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做大支柱产业,提升集群发展水平,锐化品牌突破利润天花板。

  在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升级方面,沈北充分发挥功能区统筹作用:大力发挥生态效益,发展特色经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在政府职能转型升级方面,沈北新区理清职责、准确定位,加快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促进产业与技术融合,加快形成一批市场化的新型创新主体。

  今天的沈北新区,眼里有目标,心中有方向,出手有力量——企业家和创新者联手,分分秒秒把“刚刚好”变成“特别棒”,推动着沈阳北部区域转型升级、稳步前行!

  沈北新内涵:造梦与圆梦齐进

  为什么要产业转型升级?核心原因是消费者的需求发生变化,消费结构升级,对好环境的需求增加,因此要通过转型升级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改革开放30年间,“吃、穿、住、行、用”五大需求已有改善,今后还要从哪里升级?几个方面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凸显,那就是“学、乐、康、安、美”——学习的需求、快乐的需求、健康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和美丽的需求,消费结构开始朝这些方向升级。在沈北,推进转型升级正是按照这种人本的发展思路来进行的,转型升级意味着脱胎换骨、凤凰涅槃。

  转型是从一个领域转到另一个领域,升级是在同一个领域的低端升到高端。实现增长方式从外延到内涵的转变,这一要求也同样适合于企业。企业选择落户沈北,除了政府大力支持,优越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产业契合才是关键。造梦需接地气,圆梦从心出发,新一轮转型升级将成为沈北发展的“后招”,抢跑下一个十年,齐头并进拼速度,一往情深挖潜力,沈北的转型升级成为一个样板就不足为奇了。

  沈北直面“大转型时代”,接受“改革2.0”和“东北振兴第二季”大考,随着转型升级深入,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嗅到前所未有的机遇气味,在未来,连国产大片都将融入沈北成色,只能说,沈北这块土地太抢镜,早已开始讲述资本与产业链条的沈北故事,这本身就引人入胜。沈北演绎着自己的产城融合故事,拒绝“野蛮生长”,政府搭台引入市场力量,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高”的渐变,如今更是大步迈进自身转型升级的第三阶段——要实现产业的“从高到新”,避免产城割裂,实现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有机结合,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持续动力,这更是值得借鉴的实践案例和样板。经过几年蓄势的沈北新区,正在多重利好刺激下迎来属于自己的大时代,而随着多重利好的陆续释放,沈北新区也正在迎来更多资本关注。

  沈北新样板:转型与升级并举

  一个企业扎根于沈北,怎样才能在这里崛起成为伟大的企业?在沈北,企业展开从“大”到“伟大”的追求之旅,政府在自身转型升级的同时只是去挖掘、维护和见证这群基数庞大的企业经过转型升级,形成产业成功的“基因”。“我无欲,而民自朴。”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执政者如果没有私欲,人们自然就会淳朴。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是抓住了改革的“牛鼻子”。在沈北,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主要职责不仅是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如交通通信、教育医疗、生态环境、市场环境、服务软环境等,特别是在软环境建设方面不遗余力:为企业提供高效率方便的“一站式”服务;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建设文化生态环境,鼓励企业创新,宽容失败;优化政策环境,包括财税、土地、金融政策等。

  沈北新势力:市场与政府理顺

  7%的经济增长是天花板吗?企业还要成为顶层分工的看客吗?收入差距还会是矛盾的风暴眼吗?发展经济学指出,有增长不一定就有发展,经济发展应是总量增长+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福利增长。

  今天,各地决策者都需要有足够的存量智识和前瞻性视野,像沈北这样的新锐区域也要在沿着参与全球顶层分工路线图切实做好相关细化和落实工作,扎实培育一批世界级企业,并以国家智慧的决断力去破除发达国家设在高端产业的壁垒,才有可能最终立于不败之地。

  提升顶层分工地位,时不我待。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沈北发展之初就在寻求自主技术的供给:沈北总部经济“三巨头”,真正让民企成为“中国好合伙人”;沈北领衔影视文化产业,网络文娱资源,极限的创意思维打造极致的产业产品;沈北3分钟就能出产一部手机,卡位“技术空档期”就是这么迅速;沈北金融用“活水”浇灌出现代农业,完成知行合一的绿色实践,用市场驱动了绿色大业……

  “未来沈阳最好的发展空间就在沈北新区。”这是众多落户沈北的大项目、大企业对沈北新区发展形成的共识。蒲河生态经济带总能聚集社会关注的目光,动辄人数过千的自行车运动爱好者聚集沈北新区,沿蒲河自行车骑行活动如火如荼。以投资260亿元的央视新影沈阳影视基地落户沈北新区为代表,24个新兴产业项目纷纷签约落地沈北新区蒲河沿线,建设以东北亚文化为特色的影视文化总部和影视拍摄基地,对于形成中国特色的新的影视文化的核心聚集区具有非同凡响的引领意义。

  以沈北商贸区为核心,集中力量发展金融后援、商贸商务、总部办公、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东北金融后援基地在省、市金融办的大力支持下进展顺利。农产品加工区转型升级加快推进,辉山乳品城、希杰生化、好丽友等企业纷纷增资扩产。

  手机、通用飞机等高端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辽宁北斗卫星导航位置服务平台落户沈北。这就是在沈北新区正在发生的转型升级故事!政府引路,企业造车,用产业联盟增强竞争力,建总部经济整合上下游,加强价值链掌控,民营伙伴抱团,资本连横屯兵,让产业链内各参与方由各自作战走向融合,又在融合中分化竞争,在新蓝海打造新生态,用“超链接”缔造“全产业链诱惑”。

  本组稿件由本报首席记者赵桂华记者常少平王语思采写图片由沈北新区宣传部提供

(编辑:huanghkuang)
分享到:
回到顶部  
首页 资讯 社会 辽宁 文体 评论 大连 科技 民生 沈阳
电脑版 客户端

Copyright © 2014 m.fakutowne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