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导航

沈河2万名“维安义工”在行动

来源:沈阳日报

  平安是福,是每个人内心真切的渴望,也是最大的民生。沈河区结合区情实际,在平安建设上不断创新,政府积极转变角色,由主演变身导演,与百姓齐建“安民”与“民安”。

  转变职能:“主演”变“导演”

  受“自治型安全庭院”的启发,风雨坛街道在全国首创“维安义工”。“维安义工”的广泛推广,让沈河区政府在平安建设中实现了突破性转变,其角色从主演变成导演,成功将分散在全区各角落的群众整合起来。

  在风雨坛街道茂泉社区某单位集体宿舍的门卫收发室,常住其中是院里的老邻居。老两口是该单位的老职工,索性将家安置在门卫收发室。“你是来找小李的吧,我看他今天出门了,要不你先回去,等他回来我让他找你。”这样的对话也成了院门口常见的一幕。这个院儿的卫生与安全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沈河,类似的“自治型安全庭院”已接近100余个,有条件实行小封闭管理的楼群,通过市场化运作,在全体业主的认知、认同及通力配合下,资源整合,化整为零,实现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也是新形势下老社区如何提高安全防范系数的一种新尝试。目前,全区“维安义工”组织以每年千分之二的速度在发展,至今已达2万余人。

  创安理念:积小安为大安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家园自己管”。这种理念在大南街道红巾社区居民心中已深深扎根。此前,因为社区位于五爱市场附近的缘故,这里出租房多、人员杂,社区的大门始终处于敞开状态,令小区居民很没有安全感。为了防贼,许多居民在窗户外面安上防盗网后,仍时刻担心屋内安全。

  近年来,为了保障社区百姓安全,沈河区委、区政府投资1000余万元,对该社区进行全面改造,将社区的六个大门封闭,并修建两座治安岗亭;小区内部则规划了停车位,并制定了车辆占地收费标准。议事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又在社区内的下岗居民中招聘了6名保安,对其实行了专门培训。门岗虽小,作为却大,其成立至今,小区的治安良好,而这仅是沈河区网格化管理的一个缩影。

  细节入手:加强软硬件建设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沈河区积极加强平安环境建设,让群众生活在平安的氛围中,时时刻刻自我提醒安全意识。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进社区、打造“10分钟法律援助圈”等活动的开展,让“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不出沈河”成为可能。

  沈河区投入1000余万元,对109个社区的警务室逐一进行了全面改造,并强化了社区警务室的软硬件建设。让民警真正成为了百姓的贴心人;推进三防建设,沈河区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在老旧开放式小区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目前,全区已建立视频监控点位4291个,全区社区监控覆盖率达到100%,老旧小区监控覆盖率到达87%。随着各类防控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区内各类案件发案率持续大幅下降。

  本报记者王远

(编辑:佚名)
分享到:
回到顶部  
首页 资讯 社会 辽宁 文体 评论 大连 科技 民生 沈阳
电脑版 客户端

Copyright © 2014 m.fakutowne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