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时候,语文题目中的阅读理解简直是一个杀人题,记得小编曾经看过一篇报道中说到,阅读理解原文撰写的作者,看到这些题目和问题后,都感觉冷汗直流,因为自己写作的时候压根没想这么多!
阅读理解应该有标准答案吗?
标准答案,言下之意就是相对正确的答案,并不说完全正确。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人由于立场,观点,自身修养程度不同,对同一件事产生不同看法,我们大可以发散思维。
那些标准答案体现的,就是我们有时过于刻板地研究作者的思路,用意,甚至每个字词。其实,让作者回答阅读理解,他都不一定做全对,可能他写那句话,是很自然的,却被大家硬生生地附会出好几层含义。
但是考试不是做学问,记住,背过,考完,敲门砖(文凭)到手,你再来谈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记住,考试和做学问,两回事。
所以说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考试只要按照要求来学习就好了,没有那么多应该和不应该。
阅读理解能力特别差怎么办?
除了赏析能力以外,学生最头疼的是理解能力题,我以前在讲座的时候做过,没有一个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问题的,如果孩子的理解不到位,往往是两个能力出了问题,第一个是概括能力,概括的时候没有抓住主干。
(1)概括能力弱的缘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想正确理解一个人说话的意图,首先要能简洁、准确、完整地概括出他都说了什么,很多题看上去是一道理解题,其实要答对题,考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
比如有次我跟学生讲了一个例子,吉鸿昌被国民党抓起来之后,一顿毒打,要他招供,他怎么都没招供,到最后把他押到刑场上去,杀掉他的,临死之前他就说了一句话,杀掉我一个,还有四万万中国人。
然后我问,这能表现吉鸿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果有孩子说,他说他是一个大结巴。因为他把四万,说成"四万万"了。
当她把概括的重点放在"四万万"上时,他得出来的理解结果--他是一个大结巴。
但是我们再换一个理解,有的孩子是这样概括:敌人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他仍然没有说,他把这部分概括出来了,表现的他什么样的特点?答案是宁死不屈。
也有同学是这么概括的:文章中他临死之前说杀掉我一个,还有四万万中国人,表现了他的乐观精神。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