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中的这个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个叫杨六斤的孩子,他住在广西的贫困山区!由于家人的离世,这名小孩成为了山区里面的贫困孤儿,记者的报道揭秘了这名小孩的艰苦生活,随后网上的捐款蜂拥而至!大家都想来帮帮这名苦难的孩子,下面是详细的报道!
靠吃野草生存的孩子:
一夜之间,男孩杨六斤被人们知晓,随后,“从深圳抢人”的新闻让更多人关注这个男孩的命运。对男孩的关怀和对当地政府批评的声音接踵而至,故事也从这里开始发生转折。
500万捐款
广西卫视《第一书记》报道了杨六斤的故事。这个节目的主题是慈善募捐。
我们很熟悉电视上求职类、相亲类节目面对面双向选择的模式,广西卫视的这档节目也是基于对这个模式的改版。《第一书记》中,节目记者先拍摄回素材,然后在节目现场由当地村庄的第一书记将帮扶对象介绍给现场的爱心人士。
杨六斤的节目于5月23日首播,随后在微信平台受到广泛传播。杨六斤的个人账户能够得到超过500万元的巨额捐款,这和《第一书记》节目直白的募捐诉求是分不开的。
故事的第一个爆炸点发生在6月23日。当天,媒体报道,已被爱心人士接到深圳上学的杨六斤不得不重返广西,接他回去的是他堂哥和当地镇政府干部。面对这样的报道,网友发出了“穷吃野菜无人问,富在深圳有远亲”的感叹。
报道中对杨六斤“不想回去”心情的描述,更让网友相信,从深圳到广西“不情愿返乡”,是一干人等对500万捐款的觊觎。广西电视台在官方网站上刊文感叹,这时杨六斤事件演变成又一起“人间有情,亲人无爱,政府无能”的现实版话剧。
24日晚上,借助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的平台,广西电视台报道此事件的记者陈静思就对此做出了澄清,表示“抢人”一事存在误解。主持人张羽也表示,央视最新的采访证实了这种说法:当地政府和堂哥跟康桥学校实际沟通的十分顺利和愉快,大家取得了共识才把六斤接走的。
经历过一次从愤怒到冷静的转折,公众对于杨六斤事件有了更完整的了解,可是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
生活到底多艰难?
从最初的节目视频来看,毋庸置疑,杨六斤过着比常人更为艰辛的生活。可是杨六斤的生活究竟是怎样一番模样,媒体再次展现出了不同的一面。
有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虽然杨六斤确实在独居,但是这种生活状态并没有节目中所说的那样从六岁开始。公益人士表示,杨六斤的情况属于“事实孤儿”,借用这个概念,杨六斤“事实独居”的时长只有25天。
2012年,杨六斤的爷爷去世,杨六斤投奔伯父,随后同堂哥杨取林一家居住。深圳康桥书院的院长韩冀这样评价堂哥杨取林:“这位做哥哥的,我觉得真的是很了不起!自己的条件那么差,他把这个血缘不是直系的堂兄弟接到一块去,长期照顾他,给他资助,十分感人!”
今年3月,堂哥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决定和妻子外出打工,从这时开始,杨六斤才自己居住。而且,杨六斤平时住在学校,学校有饭菜供应,同时对杨六斤个人有补贴政策,生活是有保障的。
电视台播放的节目里,杨六斤“青草填肚,捕鱼解馋”的行为让很多人掉泪。不过当地的少年儿童表示,很多孩子都知道山上哪些野菜能吃,也都吃过;另一群在水库边玩耍的孩子说,自己经常来钓鱼,“哪个孩子不爱钓鱼呢?”
吴友济是堂哥杨取林的舅舅,尽管与杨六斤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杨六斤住在堂哥家时,也按照辈分管吴友济叫舅舅。吴友济的家就住在杨取林家隔壁,之前杨取林之所以放心出去打工,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住在隔壁的舅舅能对独居的杨六斤有个照顾。
谈到电视台的节目,吴友济表示自己看了有点感动,但是感觉像演戏,电视台来拍过好几次,“现在没那么苦啦,都是拉着去拍出来的”。
随着这篇报道的问世,杨六斤事件走向第二个转折点。有网友找到几天前广西卫视官网上刊载的那篇指责媒体歪曲报道的文章,在下面留言批评节目组的“艺术加工”。烫手的山芋回到了广西卫视的手里,这一次要怎么发声,才能平复网友的质疑、不伤害天真的孩子呢?
杨六斤现在的生活怎么样了?
2014年6月5日,深圳康桥书院的两位义工,在德峨镇新街村小学找到了杨六斤。在得到杨六斤的堂哥杨取林同意后,义工说服杨六斤到深圳参加康桥书院夏令营活动。不过,两名义工没有办理领养手续,也没有为杨六斤办理退学或转学手续,仅提供了其中一名义工的身份证复印件,就把孩子带到了深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