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挖掘面积缩小一点呢?如果不管秦陵封土,不计深度,只算地宫面积,大约25000平方米。这个面积相当于秦公大墓面积的4倍多,估计要挖40年;这个面积又是兵马俑坑实际挖掘面积的5倍多,大概要挖150年。
以上的算法看起来像笑话,却很能说明问题。兵马俑坑经过30年仅发掘了三分之一。秦俑考古队自组建以来已经历了三代人,很多老考古队员已经退休,有的已经不在人世。
已经退休的考古队首任队长袁仲一说:“兵马俑和秦始皇陵园的考古工作任重道远,考古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几代人,几百年坚持不懈地努力。”
前两年经济学家张五常说,一挖开秦始皇陵,马上就能产生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经济效益。他可能只算了经济账,而没算过秦陵居然要挖这么多年的时间账吧。
5、发掘能力与研究能力有限
地宫的发掘涉及一系列勘测、钻探、发掘、修复技术。我们没有科学揭露土木建筑陵寝的先例,缺乏直接发掘的经验,谁能保证不会发生发掘上的失误?
通常讲,如果现代的考古学家错失了一个发现,技术能力更强的后人还有机会去发现,但是,如果由于我们现今所用的方法或研究能力的局限而出现了失误,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
面对秦陵这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和不可逆的历史文化遗产,谁敢轻描淡写地说句“付学费”了事?谁来埋单?向谁问责?纳税人能答应吗?民众能答应吗?
如果发掘后真的出土了种类繁多的遗物——不仅仅是兵马俑那样的陶质文物的话,修复的工作量有多大?专家们估计兵马俑三个俑坑全部发掘后将出土陶俑、陶马8000件,出土各类青铜兵器数万件;其中最著名的一号坑约有陶俑、陶马6000多件,排列成38个纵队与战车相隔的步兵军阵。
目前,三个俑坑已经出土陶俑、陶马2000多件,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经过修复完好的陶俑、陶马1000多件,约占总数的七分之一。
这仅仅是修复兵马俑的工作量,还没算秦陵很可能出土比兵马俑更复杂的文物,还没算修复这些复杂文物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而这些无一不是我们难以回避的挖掘秦陵的必需的条件和前提。
6、保护技术不成熟
秦陵地宫中的文物如果没有被盗掘或破坏,肯定极为丰富。但是,彩绘、帛画、壁画、漆器、竹简、陶器、木器等文物一旦被挖掘出土,如何对它们进行保护将成为令人头痛的问题。
当年发掘出彩色兵马俑时,考古人员发现彩色兵马俑身上的生漆底层变化很快,一分钟后,漆层就开始起翘和龟裂,五六分钟后就会卷曲脱落,因此,每清理一小片,就要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清理一件彩色兵马俑往往需要大半年甚至一年。
2006年《中国文物报》曾报道说,即便不是丝织品等容易变质的有机物,就是非彩色的兵马俑那样相对不太容易发生变化的无机物,天长日久一直暴露在外,也生出了几十种病菌。为了攻克保护技术的难关,科技人员费尽了心力,才暂时缓解了眼前的麻烦。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