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奴隶的人没有任何权利,也不被允许拥有任何财产。在毛里塔尼亚严酷的种姓制度下,只要生于奴隶家庭,便终生为奴,世世代代承袭下去。该国“国际反奴隶行动组织”主席布巴尔卡·马苏德说:“若女性是奴隶,她的后代亦是如此。”
“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生存很难”
从1981年起,毛里塔尼亚曾三次试图废除奴隶制度,最近的一次是在2007年,但均以失败告终。尽管2007年该国制定了严厉的法律拥有奴隶者将被判处10年监禁;宣传奴隶制度的,将被判处两年监禁但在现实生活中,奴隶依然随处可见。
看看该国“国际反奴隶行动组织”主席布巴尔卡·马苏德的遭遇吧,他也曾是一名奴隶。
1952年的一天,7岁的马苏德头上顶着一个西瓜,朝毛里塔尼亚南部城镇罗斯走去。在一条河边,他看到一群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孩子排成一排。那群孩子在报名上学,这时马苏德才知道,原来世上还有上学这回事。
马苏德的父母都是奴隶,他自然也成了奴隶,从五六岁起便在主人的田里干活。
在带着孩子来报名的父母当中,马苏德看到了主人的表兄,便央求他也替自己报名。“不行!如果我这样做了,你的主人会说什么呢?”对方坚决拒绝了马苏德的请求。马苏德放下西瓜,痛哭起来。
学校的校长是个法国人,他看到瘦小的马苏德在哭,便问发生了什么事。听了马苏德的诉说,这位有正义感的校长破例让马苏德到他的学校读书。马苏德幸运地成为他的家族中第一个上学读书的人。
时至今日,马苏德仍记得身为奴隶时做过的事情。“我得下地干活、播种、割树胶、筑篱笆……即使上学了,我也得在放学后帮忙做这些事情。”由于来自低种姓,他时常被班上一些调皮的同学欺负。
“在这样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生存是一件艰难的事情!”马苏德说。
不过上学后也有快乐,除去有书可读外,他还可以和小伙伴们下河捉鱼。
后来,靠着争取到的奖学金以及开肉铺的叔叔的资助,马苏德上了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建筑师。1995年,马苏德成立了反奴隶制度组织“SOS奴隶”,和在巴黎一家画廊工作的阿卜杜勒·纳瑟尔一起,致力于营救奴隶的行动。
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家畜
马苏德的“SOS奴隶”组织除了发动宣传攻势,进行合法斗争外,还组织秘密的营救行动,比如让已经获得自由的奴隶打入毛里塔尼亚最边远地区的游牧部落,发动那里的奴隶反抗或逃跑。
2004年,20岁的奴隶马塔拉在为主人放牧骆驼时,遇到一群士兵。“士兵首领问我想不想离开,我说想。我告诉士兵,主人虐待我,殴打我的兄弟姐妹。我说,‘我情愿你们开枪打死我,也不愿留在这里。’”马塔拉对美联社记者说。
在主人眼里,马塔拉就是一头会说话的家畜,从不给他吃早饭和午饭,晚上只给他残羹冷炙。马塔拉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还展示了他身上的累累伤痕。“这些伤疤都是主人的子女留下的,因为我丢了一只家禽。”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