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导航

和尚和尼姑在偷孩子系谣言,和尚的形象为什么越来越差?

来源:
  和尚和尼姑偷小孩的新闻后来经过证实为假新闻了,但是为什么这个新闻能传播的这么快?传播的这么广?但是僧人的形象越来越差,也是一个不可否认的现象!无风不起浪的道理,相信大家也都知道。
 
  和尚和尼姑在偷孩子系谣言: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拉呱》报道,刘大哥的女儿小新,今年11岁,在清平镇中心小学读书。小新说,上周五下午三点多,第二节课下课后,她在学校厕所附近玩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尼姑。
 
  小新说当时她同学在学校的西墙根附近玩耍,墙上的铁栅栏门一直关着,墙外是个无人居住的院子。小新看到一名尼姑趴在墙头,用手向她撒了些粉,然后一直看着她。
和尚和尼姑在偷孩子系谣言,和尚的形象为什么越来越差?
 
  后来的事,小新记不大清了。只记得,有位老师从旁边厕所出来,看见她迷迷糊糊的,就把她送回了教室。随后,校长也跑了过来,老师送她回来,还没到教室孩子就晕倒了,后来送到医院。
 
  到医院没多久,小新醒了,她说看得清清楚楚,那个尼姑穿着蓝色的衣服,一旁玩耍的同学看到了和尚的身影。对这种说法,小新的爸爸刘大哥起初半信半疑,现场低矮的墙头让他觉得女儿说得应该是真的,刘大哥选择相信自己的女儿。
 
  如果尼姑真的存在,为什么要当着众多学生的面出手?现场另外两个孩子表示,他们并没有看到尼姑和和尚,小新的同学说:“没看见墙上有人,就光看见门缝里有个影子过去了,穿着很破的衣裳,不知道是男是女。”
 
  当地派出所调查后判断,“之前当地有流言说和尚尼姑偷小孩,学校学生之间也在传,有同学恶作剧,女孩可能受到惊吓,晕倒了。没有发现和尚和尼姑的录像资料。”虽然小新认为自己没看错,但警方觉得这可能是小新的臆想。
和尚和尼姑在偷孩子系谣言,和尚的形象为什么越来越差?
 
  小新出事后,高唐当地的微信朋友圈立即被这条信息刷爆了。说三个和尚和一个尼姑在清平镇小学,撒药后导致一个孩子中毒,送去了医院。除此之外,还有三段相关视频也在微信朋友圈疯传,一段是在学校门口拍的,另外两段是一个光头男子被抓的视频。
 
  当地派出所民警看了视频后,立马戳破了谣言。信息中除了学校名称对,其余全是错的。首先,除了女孩之外就没有第二个人见到和尚或尼姑,更别提几个和尚了。第二,孩子并没有中毒,只是短暂的晕倒。第三,和尚被抓更是无中生有,属于网友移花接木。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言呢?原来,早在事情发生之前,当地就流传着和尚和尼姑偷孩子的传言,再一打听,这些人也都是从外面听说的。随后,记者在网上百度“和尚偷孩子”,竟然出现35万条相关信息。内容基本雷同,很多还配有图片。
 
  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聊城,滨州、济宁、枣庄、临沂、东营、菏泽到处都在传着尼姑和尚偷孩子的新闻,当地警方调查发现这些新闻都是假的,菏泽、临沂等地警方都纷纷进行了辟谣。郓城一名女网友,因为在网上造谣“西关来了四个和尚偷孩子”,被警察抓到,行政拘留3天。
和尚和尼姑在偷孩子系谣言,和尚的形象为什么越来越差?
 
  和尚的形象为什么越来越差?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社会的信解佛法,作学理的研究者少,依佛弟子的行为而决定者多。”的确,社会公众对宗教价值的认识与认可,往往与教义关系不大,而是从宗教徒的言行举止来做衡量和评价,从而决定自己对这一宗教的信仰与否。因此,佛教公众形象的好坏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佛教徒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出家僧众作为佛教三宝之一,可谓是佛教的代名词,其行为举动备受关注,对佛教的影响也举足轻重。

  然而,随着多元社会的到来以及僧侣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得许多人对佛教持有观望、怀疑、批评乃至失望的态度,这固然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无相关,但是,僧侣自身所展现与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也给佛教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给佛教带来难以估量的伤害。比如黄墙之外职业和尚随处可见,比如打着佛教的幌子招摇撞骗者亦不乏其人,这些都是公众深恶痛绝的。诚然,这其中的某些行为,于僧人而言也是身不由己,不得已而为之,但公众不明就里,难免讥嫌太过。
 
  那么,在当今社会中,如何树立起僧人的良好公众形象呢?我认为必须做到如下两点:一、作为僧人,应当遵守戒律,严净毗尼;二、作为僧人,应当回报四重恩情。下面拟就这两点展开具体的分析,论证这两点对僧人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具有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一、严净毗尼法
 
  佛陀圆寂时,弟子问佛祖寂灭后,当以何为师,佛祖教诲弟子当“以戒为师”,因此,戒律也就成为后来佛教僧团行止依据的准则。每一个佛教徒都要守持相应的戒律,以此来加强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历史的教训是惨痛而深刻的,玄奘大师的高徒辩机才华横溢,却因舍弃僧规而不得善终。消息传来,玄奘大师虽痛心疾首,却也无可奈何。僧规戒律岂能视同儿戏,抛之脑后?既入佛门,当守清规。假使僧人都如辩机一般,随心所欲,恣意妄为,公众将以怎样的眼光看待佛教,佛教的命运又何以维系呢!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正因为佛教戒律对僧人的严格要求,才使佛教在中国得以根深蒂固、枝叶繁茂。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分享到:
回到顶部  
首页 资讯 社会 辽宁 文体 评论 大连 科技 民生 沈阳
电脑版 客户端

Copyright © 2014 m.fakutowne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