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众对僧人的看法与评价,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于趋同,这也无可厚非。《维摩诘经·方便品》中,居住在毗耶离城的维摩诘长者,曾于过去劫中“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本,得无生忍,契入不二平等。”为方便摄化众生,出入于达官显贵之间,流连于街头巷陌之上,广泛深入社会各个阶层,目的只为化导众生。如果从公众的立场与角度来看,维摩诘长者某些做法(如入酒肆、去淫舍等等)似乎也难逃诟病,但长者这么做的动机乃在饶益众生。所谓“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佛、菩萨度脱众生,有许许多多的方便设施,不是凡夫心思所能达到,所能理解的。
抛开这一层面,僧人还是应该竭力将僧人的风范展示在公众的面前。当然,彻底改变僧人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赢得公众的交口称赞,仅仅从以上两点着手,是远远不够的。树立僧人的良好形象,还须加强僧人的文化教育,以六和敬来管理僧团,寺院内部建立起良性的竞争机制,等等。但是,无庸讳言,严净毗尼、回报恩情确是当务之急,只要外树形象(回报恩情),内强素质(严净毗尼),就能在短期内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结合以上提到的几点,全面而深入地对僧侣加以改造与重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公众对僧人的印象与评价定会有更大的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