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导航

锦绣未央中唐嫣机智用鸟儿烧粮草,古代行军吃的粮草都是什么?

来源:
 
  肉类
 
  古代肉类虽然紧张,但在战场上想吃到也是可以的。这个时候,腊肉这种东西的市场就出现了,腊肉的历史很久远,早在汉末张鲁那就有了。另外,在江河湖海作战时,可以就地捕鱼吃,而故事会遍地的野兽,军队武器在手,打猎改善伙食也是常有的事情。这是汉族军队的。至于北方游牧民族,这个根本就不说问题,因为他们从小就吃肉,可以将牛羊肉风干做成肉感食用,不仅风味好,而且耐保存。蒙古人还把牛肉磨成粉末,加水吃,会膨胀个好几倍,这应该是最早的压缩食品了吧。要吃到新鲜的话,他们会直接赶着牛羊上战场,然后大家都懂的。
 
  据说一头牛被杀后,上百公斤牛肉经过风干加工,变成十几斤二十几斤的肉干,随身携带出征。等于是一个士兵带着1头牛的牛肉出征行军,可以吃几个月。具体做法是把鲜牛肉风干1年,直到把所有的牛肉都塞进一个牛膀胱里。这时这些牛膀胱就变成了食物包。士兵带着1包或者几包牛肉干即可出发。
 
  这些风干牛肉干的蛋白质是普通肉的很多倍,一小块就可以维持人类生存需要。在可以休息的地方,还以小块肉干煮汤,再来一点茶水和奶类食品,整体营养丰富全面。游牧和渔猎骑兵根本不需要后方后勤运输粮食
 
  蔬菜
 
  古代战场新鲜蔬菜估计的确不多,因为很少有史籍介绍军队的蔬菜。就算有蔬菜,大部分应该也是在稠菜粥里面,比如豆类,野菜什么的。因为要把新鲜蔬菜运到战地或者边关,估计路上人员消耗都差不多了吧。虽然秦始皇一开始就修了驰道,但运输单位消耗还是很大的。或许明朝的军户们还是能吃些蔬菜的吧,毕竟自产自销,朱元璋也说过:朕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酱的历史就比较悠久了,酱也是古代军队必要的食品,一来容易保存,而来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盐分。据记载:到汉朝,驻守边塞汉军配给为粮食2石搭配酱2斗,秦朝则是1斗米配半升酱。酱一直是中国古代军队的主要调味品。秦军的爵位制度记载是这样的: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甚至都不一样。三级爵(簪袅)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
 
  
 
  盐是比较重要的一种了。盐是人体力量来源,俗话说得好,“三天不喝咸菜汤,觉得两脚晃当当”。所以咸盐也是军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军每兵有3升咸盐配给,主要可以制作咸肉,咸鱼和各种咸菜。唐军一天给小米2升,盐半合。一年粮食七石二斗。
 
  
 
  饼作为军粮的历史还是比较悠久的,相传周文王伐纣时锅盔就被用做兵士的军粮,在陕西西府一带,至今还有一个锅盔品种叫“文王锅盔”。秦朝时锅盔的运用达到顶峰,这是一种大饼状的食物。当时秦军行军时士兵配发的墩饼,一个都有五六斤重,一个墩饼的直径大约在50—60厘米左右,厚度也都在15厘米左右。而且士兵的携带方式也很独特,两个墩饼为一组,在每个墩饼上钻两个眼儿,用牛皮绳系好,前胸、后胸各搭一个,如同民间过去常用的褡裢一般。这一特殊的携带方式在突遇作战时,墩饼竟成了极好的单兵护具,起到了盔甲(防弹背心)的作用。更难得的是,敌军射过来的箭,扎在墩饼上,被秦军士兵拔出来后,又可用来射杀敌军。墩饼能“吃箭”,也成了秦军获胜的一大法宝。而后士兵们便把墩饼唤做“锅盔”,即用锅烙出来的硬面盔甲。“锅盔”也由此而名声大振。秦人出门,家中必烙锅盔,让出门人带上,这一习俗延续至今。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分享到:
回到顶部  
首页 资讯 社会 辽宁 文体 评论 大连 科技 民生 沈阳
电脑版 客户端

Copyright © 2014 m.fakutowne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