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之前,对于汽车进出口的谈判,几乎是在谈判的最后阶段才与有关成员达成了关税协议。根据中美和中欧关于中国加入WTO双边协定,中国承诺:在2006年7月1日前的过渡保护期内,中国分别对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关税税率降幅、具体实施时间、汽车进口配额和进口许可证等,按照协议规定的不同期限予以取消。为此,2001年1月1日,中国汽车关税再次调整,如排量3.0升及以上的进口汽车关税降到80%,排量3.0升以下的降到70%。
(二)入世后,中国汽车进口关税的调整
入世之后,中国认真地履行了汽车贸易的各阶段承诺。2002年1月1日,排量3.0升及以上的进口汽车关税降到50.7%,排量3.0升以下的降到43.8%。2003年1月1日,排量3.0升及以上降到43%,排量3.0升以下的降到38.2%。2004年1月1日,3.0升及以上降到37.6%,排量3.0升以下的降到34.2%。
入世六年之间,中国按时地履行了汽车贸易的各项承诺。2005年1月1日,中国进口汽车关税降到30%,并按照承诺取消了进口汽车配额的许可证制度,对汽车产品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2006年1月1日,进口汽车关税降到28%。2006年7月1日,进口汽车关税最终降到25%,进口汽车零部件的关税降到10%。例如,小轿车、越野车、小客车整车的进口关税由28%降到25%,车身、底盘、中低排量汽油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由13.8%~16.4%降到10%。
入世十二年之际,中国汽车贸易在WTO的大家庭中茁壮成长,汽车产销市场朝着良性循环的轨迹健康发展。截止到2011年9月,中国汽车关税已经从入世的3位数降到目前的平均税率13.4%。未来,中国还将根据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在自由贸易区内逐步降低相关国家或地区的进口汽车关税。
入世十二年中国汽车产销的振兴之路
1949年10月,在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汽车一穷二白,既没有自己的汽车制造厂,也没有自主品牌的国产汽车。就汽车消费而言,无论是轿车、客车,还是货车、卡车,只能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为此,发展汽车工业对于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1956年7月15日,第一辆国产“解放”汽车诞生,1958年5月12日,第一辆国产“红旗”轿车问世,从此,中国踏上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汽车产销之路。直到改革开放前,1978年中国生产了21种国产汽车,但国产汽车的年产量还不到15万辆。1984年1月,中国北京汽车制造厂和美国汽车公司成立了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这是中国的第一个中外整车合资公司,为中国汽车的发展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以轿车生产为例,1958年中国轿车年产量为57辆,经过20年的努力,1978年年产量为3248辆。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中国国内轿车的年产量已翻了3番,1991年的年产量为81055辆,2000年则超过了61万辆。
2001年中国入世后,国外大型汽车跨国集团公司逐渐进入中国,形成了德、美、日、法、韩等多种生产体系并存的局面。随着汽车市场的全面开放,中国政府放宽了对汽车行业的管制,按照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进口汽车与国产汽车并驾齐驱的新局面。如今,国内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中国现有整车制造厂100多家,汽车企业总数超过了美国、日本和西欧汽车企业的总和,形成了以“三大汽车集团(一汽、上汽、东风汽车)”为主,其他汽车公司为辅,民营资本注入的多重格局。
在入世的第三年,中国汽车销量突破500万辆大关,并出现直线增长的趋势。2004年中国汽车销量为507.2万辆,2005年为575.8万辆,2006年为721.6万辆,2007年为879.2万辆,2008年为938.1万辆。